近日哪个平台可以杠杆炒股,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则公告,引爆了建筑行业:安徽海螺集团旗下核心建筑企业——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建工”)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作为建筑行业的老牌国有企业,合肥建工曾在全国市场上风光无限。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债务问题,其资金链持续紧绷,偿债压力不断加剧,最终在行业发展的艰难时期,因无法扭转资不抵债的局面而轰然倒下。
1958年,合肥市建工局成立,带着计划经济时代“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烙印,参与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拓荒。
67年间,它历经改制、合并,从地方国企成长为安徽建筑业的龙头,手握“鲁班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承接地标工程,跻身全国建筑业500强。
但荣耀背面,合肥建工却已经深陷恒大的“致命赌局”。
展开剩余71%关于合肥建工的崩塌,“恒大”成为无法绕开的一个名字。
在房地产狂飙的年代,合肥建工与恒大的合作曾被视为“强强联合”。恒大需要快速扩张,建筑企业需要订单,双方一拍即合。合肥建工的项目高度依赖恒大,高峰期甚至为恒大垫资施工,仅2021年就有2.7亿元工程款无法收回。
“垫资施工”是建筑行业的潜规则,也是致命毒药。建筑企业先投入人力、材料,等开发商销售回款后再结账。这种模式在楼市上行期尚可维持,一旦行业下行,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建筑企业便成为债务链条中最脆弱的一环。
恒大2万亿元负债中,大部分来自建筑公司和供应商,南通三建、嘉寓集团等昔日巨头接连倒下,合肥建工不过是这场多米诺骨牌中的一张。
如果说恒大的债务危机是导火索,那么合肥建工内部的贪腐与管理混乱则是早已埋下的炸药。
原董事长刘国福的落马揭开了企业溃败的另一面:违规收受礼品、滥用职权、非法谋利,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特别重大损失”。
权力寻租与决策独断,让企业资源被严重错配。
2018年并入海螺集团后,合肥建工本有机会整合资源、优化业务结构,但管理层未能抓住转型窗口期,反而在房地产行业下行时继续加码高风险合作,最终将企业推向深渊。
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的资产总额为127.3亿元,而负债总额却高达162.29亿元,净负债缺口达35亿元,资产负债率急剧攀升至127%。
这一财务状况清晰地表明,该公司已深陷严重资不抵债的困境,即便将所有资产尽数变卖,也远远不足以偿还这笔巨额债务。
这一次,法院进一步指定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及合肥分所联合担任破产管理人,这一举措标志着合肥建工的清算程序已全面启动。
合肥建工的破产并非孤例。2024年以来,建筑行业已有超20家大型企业申请破产,背后是房地产需求萎缩、资金链紧绷与利润摊薄的三重压力。
合肥建工的命运,是房地产狂飙时代的注脚。过度依赖单一客户、内控失效、外部风险传导失控,这三大致命伤,正在击垮无数建筑企业。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建筑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同比激增,房企暴雷的“后遗症”仍在发酵。
更值得警惕的是,类似危机正向上下游蔓延。门窗龙头嘉寓集团、涂料巨头三棵树均因房企欠款陷入困境,甚至引发“行业性三角债”风险。
行业洗牌已不可避免。当前,地方政府正通过国企接盘、专班复工等方式处理恒大遗留项目;建筑企业则需转向绿色建筑、城市更新等新兴领域,并建立客户信用评估体系,避免“踩雷”高风险项目。
合肥建工的破产,不是故事的终点。恒大的清盘仍在继续,许家印等人面临刑事审判,而建筑行业的寒冬远未结束。但危机亦是转机,当潮水退去哪个平台可以杠杆炒股,裸泳者终将出局,而活下来的企业,或许能迎来更健康的生态。
发布于: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