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融资操作 客户连交10年7000元保险却无法理赔,瑞众保险或陷费用垫交“罗生门”

发布日期:2024-12-26 00:04    点击次数:178

炒股融资操作 客户连交10年7000元保险却无法理赔,瑞众保险或陷费用垫交“罗生门”

沈阳热力工业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6月3日炒股融资操作,法定代表人为李智,注册资本4870万人民币。天眼查APP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惠天热电全资持股。

龙元建设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68.58亿元,同比下降4.84%;归母净利润-3.16亿元,同比上升45.24%;扣非净利润-3.22亿元,同比上升48.96%;其中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9.12亿元,同比下降21.66%;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下降59.24%;单季度扣非净利润-7471.32万元,同比上升14.9%;负债率79.19%,投资收益-4383.08万元,财务费用10.3亿元,毛利率19.77%。

11月24日,有媒体称一老人给妻子在华夏保险购买了一份10年期的分红型保险,并附加了重大疾病险和住院费用补偿的医疗险。今年其妻子因血管瘤住院,老人王先生前往保险公司进行理赔,却被告有保险已失效无法理赔。

华夏保险即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曾连续多年市场份额稳居人寿保险前五,2020年华夏保险因偿付能力不足,被原银保监会接管。2023年11月,瑞众保险开业,依法承接了华夏保险的保险业务、资产负债,全面履行保险合同义务。

在王先生反映了此事后,媒体联系了瑞众保险,瑞众保险一业务员在对外回应中表示,2023年主险交满,今年无法垫付,目前已经按照王先生妻子的意思申请了退保费,而具体如何处理还待公司回复。

为何会出现“垫付”情况,又为什么无法理赔,业务员并未在回复中细说,而从王先生一方与瑞众保险业务员的沟通记录来看,问题的症结大概在银行卡划扣与垫交规则上。

王先生买的保险是“华夏福临门年金保险”,2014年开始买的,整个保单每年的保费总额是6927元,王先生会每年给银行卡打7000元供划扣保费,已经连续交了十年。

而保险中的附加险住院费用补偿医疗保险,费率是按年龄5年为一档依次递增,王先生购买时的保费是360元每年,保额5000元。2022年开始,这一项的保费就上涨到了520元一年。2022年,王先生依然往银行卡里打了7000元,卡内余额7001.7元,但这一年的应交保费是7087元,转入的钱不够保费,瑞众保险(彼时还是华夏保险)方就给王先生垫交了。2023年王先生的主险交满,无需续费,但2024年依然要交附加医疗险费用,2024年,瑞众保险既没有从银行卡里划扣医疗险费用,也没有继续垫交。

而王先生妻子的疾病并不属于重大疾病,而2024年医疗险没有交导致失效,最终无法理赔。

王先生方则表示,2022年保费上涨导致银行卡余额不足时,瑞众保险并没有通知王先生,导致客户毫不知情,无法补交。而王先生在2023年-2024年都存了7000元,并不存在不想交保费的主观意愿。王先生方的质疑点是,今年王先生存了70000元在银行卡里,且今年不需要交主险,银行卡余额充足,为何瑞众保险不从银行卡划扣医疗险,也不帮忙垫交?

瑞众保险的回应是,无法垫交是因为主险交满了,附加险不能用现价垫交;不从银行卡划扣是因为2022年、2023年保单垫交了两年,之后就没办法从银行卡划扣了。

梳理下来,相当于王先生投的这项保险附加的医疗险,在2023年主险交满后,就既无法垫交也无法划扣了,更别谈理赔。王先生方质疑瑞众保险费率上涨和改换支付方式不通知到客户,瑞众保险又表示每年费用多少钱都会通过短信提醒,双方各执一词,也让此事陷入“罗生门”。

但无法否认的是,作为保险公司,瑞众保险发现了投保人金额不足无法扣款,并将投保人的支付方式从划扣改为垫付,而这期间不管有没有告知,结果都是没有成功通知到投保人,瑞众保险也无法摆脱责任。

而类似王先生这种客户权益未能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在瑞众保险出现过不止一次。今年6月29日,裁判文书网公开了一则民事一审判决书,显示投保人陈某2019年投保了华夏医保通(普惠版)医疗保险,现已变更为瑞众保险,陈某做手术后前往保险公司理赔,保险公司却告知不予报销手术医疗各项费用。陈某没有办法,选择与瑞众保险对簿公堂,最终法院判决瑞众保险按照保险条例约定履行赔付义务,赔偿陈某9926.68元。

在黑猫投诉平台的“华夏保险”商家页面,截至11月25日下午6时,一共积累了828条用户投诉,近30天里哟普34条,投诉内容包括销售误导、违约未提前通知、拒绝理赔、返佣利诱、夸大产品诱导购买等。

11月13日,一名用户在黑猫平台投诉称,自己2019年购买了华夏常青树(多倍2.0版)重大疾病保险,附加意外险炒股融资操作,2024年11月小孩出意外报备案时,被客服告知从去年开始,已经停售附加意外险,并让其重新购买价格更高的升级版,而不管是停售还是升级,该用户都没有收到书面告知或电话通知,其情况也与文章开头的王先生类似。